在刚结束的十二五期间,中国迎来了垃圾焚烧项目的“大跃进”,垃圾焚烧厂(在建和与运行)总数超过了300座。垃圾焚烧除了是我国垃圾末端处理的主要方式,也是国内环保领域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由此引发的民众“邻避”运动持续发生。公众与政府,面对垃圾焚烧除了“反焚”、“邻避”运动,还可以有其它的方式和对话空间吗?
关键词一:信息公开
垃圾焚烧厂的信息公开似乎可以为公民监督和参与相关议题开凿出一些有益的空间。芜湖生态中心从2012年至今,持续开展推动垃圾焚烧厂信息公开的工作。2013年4月发布《中国122座垃圾焚烧厂信息申请公开报告》、2015年5月发布《160座在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厂污染信息申请公开报告》、2016年7月《231座生活垃圾焚烧厂信息公开与污染物排放报告》。通过信息公开,推动垃圾焚烧厂的清洁运行。
关键词二:良性互动
李瑶,从2012年开始深入调研一线4座垃圾焚烧厂,总结其中的重要经验和沟通方式,提出面对垃圾焚烧,如何开展政府和公众的良性互动。
信息公开+良性互动
7月7日晚上,自然之友将与大家一起探讨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将邀请到芜湖生态中心的污染防治项目官员张静宁为大家做题为《信息公开助推垃圾焚烧清洁运行,5年的探索》的报告分享,哈佛大学博士后李瑶,就《垃圾焚烧议题中:政府和民众的良性互动》与大家分享她的见解。
此外,芜湖生态中心、自然之友将于7月6日在北京联合发布《231座生活垃圾焚烧厂污染信息公开报告》,这是2016年1月1日《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正式实施后的全国已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厂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第一次全面排查,敬请期待。
分享主题:
垃圾焚烧,信息公开与良性互动
时间:7月7日晚19:00-21:00
分享人:张静宁 李瑶
地点:自然之友办公室
(北京市朝阳区裕民路12号华展国际公寓C座406)
乘车路线
地铁:地铁10号线健德门站 C口出
公交:马甸桥北站
分享嘉宾简介:
李瑶:北大社会学系硕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做关于垃圾处理、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
张静宁:芜湖生态中心污染防治项目官员,长期致力于推动垃圾焚烧厂的信息公开和安徽南部污染企业的调研和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