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12月11日)为国际山岳日,致力于中国山地保护的美国摄影师欧阳凯为我们分享了《中国山地的保护:为环保而探险》。是怎样的契机,让他走上了中国的山地保护之路的?
人物简介
他希望通过镜头、写作与户外探险分享远方山野的奇妙和值得保护之所在,将自然保护与主流社会连接起来。2014年,从美国圣欧拉夫学院国际政治专业毕业后,欧阳凯远渡重洋,进入北京大学学习。
为什么选择去中国西部?
欧阳凯来到中国7年,他已经去过3个国家公园,20个自然保护区。在他的镜头里,中国西部辽阔而壮美。
欧阳凯到过的地点与参与过其保护活动的机构
他说,中国西部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哺乳动物的种数最多。由于哺乳动物往往需要更大更完整的栖息地面积,所以哺乳动物种数多的地区能够反应出这里的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得比较好。由此可看出,中国西部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哺乳动物种数
但是如果在谷歌搜索中国风景却没有搜索到西部的风景时,会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一件事。英文中有一句话意思是,人会保护他们爱的东西,但是如果他们不知道,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去爱、如何去保护。所以当人们在谷歌搜索中国风景,只看到中国东部,而没有看到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那么就会出问题了。所以他最终决定把工作投入到中国西部,让更多人(特别是国外的人)能够了解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投入到这些地区的物种保护中来。
来讲讲横断山脉的故事
横断山是欧阳凯最喜欢的地方,也是全世界都应该支持和保护的地方。横断山脉除了高海拔,三江并流,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横断山脉虽然叫“横”断山脉,但却是竖着的,把中国“切”成了两段。
横断山脉的位置
横断山的最南点是大理,人们喜欢去大理洱海自拍,穿红色的衣服拍照。这是在国外不会出现的,但在国内,人们不管是去青海湖还是洱海,都喜欢穿在风的吹拂下会飘起的红色衣服拍照,这可能是中国特色吧。说起大理,就不得不提及少数民族非常丰富的云南。为什么云南的少数民族有这么多呢?这是因为在四川所有的山谷都是从北往南,所以来自内蒙古或者西藏的少数民族移民时会沿着横断山的河流往南走而到了云南,而不会选择走向有难以翻越的高山的东西区域。
再讲讲自己的故事
欧阳凯并不满足于只展示中国的美景,在探索了一些被忽视的自然保护区后,他更是被那些工作在基层保护区的巡护员们所震撼。
年保玉则
在四川和青海的边界,横断山脉最北端的年保玉则,他遇到了一个当地保护协会的藏族僧人。他们不只是念经,还传递爱护地球的使命。
图中僧人爬在一个岩壁上拿着相机拍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欧阳凯佩服于僧人年龄比他大、设备没他好,还一点也不怕地爬上岩壁。
由于气候变暖,冰川变化的动态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在爬上年保玉则最高峰去进行冰川监测工作时,一个当地的牧民也带上了自己的设备一起去进行监测。
在云南的高黎贡山,有不到150只的天行长臂猿。记录它们时,欧阳凯发现很有意思,他也想像长臂猿一样爬上树去记录它们的生活。但这项工作非常辛苦,护林员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动物的监测。不管在中国哪里,护林员都是一样的辛苦。
不得不提的环保挑战
欧阳凯还给我们介绍了中国保护地正面临的一大挑战——中国自1956年建立第一个保护区至今,已有约2800个自然保护区,发展速度非常快。
中国保护区发展情况
这也使其面临着一个挑战:保护地很多,但其受到的管理却有很多交叉的部分。
原不同主管部门交叉管理保护地的数量
比如我们熟悉的四川九寨沟,它既是一个保护区,也是风景名胜区,还是一个森林公园。所以它可以属于不同的管理单位,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管理的挑战。中国保护地的交叉管理让环保更难有效地进行。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建立了国家公园试点,今年是中国要完成10个试点建设的第一年。
图文转载自自然之友服务号
—更多欧阳凯和他朋友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