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⒈ 探索人与自然的联系,是可以向自然学习的
跳蛛
2. 探索人与自然的联系,是可以借助书本和知识的
3. 探索人与自然的联系,是可以有代际传承的
同一座后山,几代人的生活经验,造就了一条不显眼却又充满温度的代际绳结,正如书中所讲述的:
“奶奶告诉我,榆树叶上的这些小洞是被一种黄色的小虫啃的。而且,奶奶还告诉我,榆树的叶子人也可以吃的,在她小的时候赶上灾荒,就要靠捋榆树叶做出窝头,那时候就要和这些小虫抢叶子吃呢。奶奶还说,春天里榆树刚发芽的时候,会长出圆形的榆钱,味道更好,是甜甜的,很好吃。”——《摇钱树》
“直到有一次,我和红隼去后山玩,他指着路边生长的一丛地黄对我说“这种小花很好吃,你知道吗?”我满心怀疑的试着薅下来一朵小花,按红隼说的嘬了一下。“呦!甜的!”真有趣,这难道就是花蜜吗?我这样想着,又嘬了几朵。红隼告诉我,他小的时候在后山玩儿,也会经常这样吃花蜜。”——《蜜罐》
代际传承的,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联系,还有无法复刻的历史和共同记忆。什么是文化?这就是一种真切的、扎实的、无法大批量生产的有根的文化。后山,一座属于一对父子的“秘密花园”,一个承载了探索真实自然和践行美好生活的文化共同体。
4. 普通的父子,真实的礼物
小鱼的新玩具
在自然中,没有谁是一直正确的,这也让所谓“大人的知识权威感”得以解构。而在这个过程中,成年人能否放下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或“一直正确”的人设,真正和孩子成为朋友,躬身面对多样的世界,就显得特别关键。红隼正是这方面的践行者,他热爱自然,热爱孩子,同时尊重真实存在的对错,接纳自己作为家长仍然有的“不知道”和“搞错了”。
“红隼又说“你看它想不想迷你版的竹节虫!”“嗨,这哪是啥竹节虫啊,它的名字叫垂胁跷蝽”我不无炫耀的回答道。见到他一脸迷茫,我心里都有些飘了“是啊,难道你不知道吗?哈哈哈!” ”——《移动的树棍》
“回到家,我又和红隼讨论起来此事,又翻了一些书。原来,这是沼泽山雀的另一种叫声!有的小鸟不光会鸣叫,还会鸣唱,也就是发出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叫声。而这个“啾啾啾啾 ......”正是沼泽山雀的鸣唱。这回,红隼又出错了,而我又学会了一样知识。”——《啾啾啾啾》
有人可能会说:“这对父子实在太特殊了,他们的经历无法复制”。在我看来,红隼并不是一位多么特殊的家长,他有着自己的工作,有着自己的爱好,有着自己的家庭生活,如果说有一点点不同,那就是他的爱好深入而持久;小鱼也一个普通孩子,他有着自己的学业、有着自己的兴趣、有着自己的玩伴,如果说有一点点不同,那就是他比很多小朋友的玩伴更多一些——比如老爸,又比如各种昆虫、植物、蛙和鸟。就像他在《变形记》中的记录:
“前段时间作业有点多,没腾出时间去后山看蛙卵,可是心里还心心念念着它们。这天终于有了半天时间,我赶紧跑去后山。好家伙,大水池里已经成了蝌蚪的天下。”
通读全书,每个小故事,都在描述自然野趣的同时,展现了父子成长过程中的细节和动力。不论孩子的身心,还是家庭关系,我们都希望能够不断成长,也有很多人不断寻求成长的“秘籍”或“指南”。什么是真实的成长?在我看来,或许小鱼在《变形记》最后写道的,从蝌蚪到青蛙的成长历程,就是来自于后山的经验之谈,也是这本书价值观的一种映照:
“从蝌蚪到青蛙,我原来认为它们的变化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但通过观察,我发现生命的成长不存在“一蹴而就”的飞跃,中间会经历许许多多渐变的过程。”
随着自然体验和自然教育逐渐进入主流教育视野,人与自然的联系,成为了愈发受到关注的领域。人之所以要探索与自然的联系,或许是为了拓展的知识边界,或许是为了提升学习和适应能力,又或许只是出于单纯的兴趣和热爱。不论什么出发点,在探索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时刻,会让人在知识增长和视野提升的同时,产生更大的公共理想或人生使命。就像红隼和小鱼的后山故事,那些埋在日常中的思考和理想,是这对父子送给读者最为宝贵和鲜活的礼物。
父亲节特别节目——作者说
刘海胡同7号
【作者说】《后山》张鹏 ------ 书里的后山不仅是一个秘密花园,更是伟大的父爱。父亲,永远是我们身后那座山~#父亲节
视频号
|作者简介|
张鹏 自然名红隼,观鸟爱好者,自然体验师。自然之友野鸟会工作组成员,自然之友·盖娅亲子团总团长。北京迁徙猛禽监测项目协调人、监测组核心成员。著有《天空王者——飞过北京上空的猛禽》,获得2019年中国自然好书奖(入围奖)、第九届梁希科普奖作品类三等奖。
张睿麟 自然名小鱼,红隼之子,自然之友野鸟会志愿者,自然摄影爱好者。
|专家推荐|
■ 记得小时候我就喜欢在我家附近的小花园玩儿,因为那里有我最感兴趣的东西。《后山》表面上看是告诉你身边的的生物多样性,字里行间却充满了父子之情。珍惜身边的自然,珍惜爱你的人。
一一杨毅(武汉动物园动物管理部部长,动物科普达人)
■《后山》的质朴像极了路边的大树,那无声的枯荣消长,最能教我们体会生命的深刻。当我们真正沉浸其中,便会发现那平凡之下的与众不同。希望可以启迪更多的朋友,在心怀天下的同时,更着眼我们的身边。
——张赫赫(自然名蚊滋滋,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校长)
■《后山》是自然名为“红隼”和“小鱼”的父子在他们家附近的浅山自然观察的生动记录,一虫一鸟,一花一草,无不精彩纷呈,读来令人兴味盎然。从身边的环境出发,以近观远,以小识大,不仅见识了家乡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也见证了两位绿色公民的茁壮成长。他们能做的,我们也可以。
——杨东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自然之友名誉理事长)
如果您是出版社/出版机构
来跟自然之友一起做有趣的事儿~~
“自然说”读书会

“自然说”读书会是自然之友全新推出的知识品牌,自2018年12月发起以来,为读者严选自然与环保领域好书,为爱书人建立社群,发起阅读推广活动,产出创意音视频课程,为绿色公民参与自然之友打开全新的入口。
感谢“自然说”读书会特别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