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废弃学校丨社群打卡,让零废弃成为生活方式

2021-05-18

图片

作者:

曹蕾,上海未爱教育创始人,自然之友顾问

瞿菁,上海未爱教育零废弃学校建设项目培训及研发负责人

未爱教育:

致力于打造基于实践研究的教育创新实验室,推动儿童及青少年的“关心品质”的发展,创造有爱的未来。我们以促进教育公益系统性变革为愿景,致力于研究、支持和实践更多的“关心”特质的教育创新。我们支持教育回归“关系性”,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驱动儿童和青少年在关心方面的驱动力,从而帮助他们成为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和关心社会的人。


在万科公益基金会支持下,自然之友联合未爱教育,在4月5日-25日组织了连续21天的“零废弃日记”打卡活动。

这21天,我们按照reduce-reuse-recycle的“垃圾减量3R原则”,运用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 项目式学习)原理,将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的挑战,每个阶段为期一周,鼓励大家在小任务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核心问题、结合问题进行探索与发明创造。

包括两位学龄前小朋友在内的48位伙伴参与了本次挑战。(挑战记录见《颁奖 | “零废弃日记”打卡活动顺利收官!》

在活动截止后,我们惊喜地发现仍有小伙伴继续在挑战中打卡、分享自己的零废弃生活。为了帮助更多的伙伴理解零废弃日记的价值,开启零废弃日记之旅,项目组整理了关于零废弃日记打卡中的常见疑问和重要说明。


图片

社群打卡

让零废弃成为生活方式

参与“零废弃日记”社群打卡活动意味着一种公开宣誓和承诺。不是承诺完全做到零废弃,而是承诺开始关注、探究并且尝试在生活中践行零废弃。这是一种态度的表达,代表着参与者对这件事的重视和认真。这样的态度对结果有重要的影响。仅仅是承诺和宣誓之外,项目组通过社群打卡工具和相应的活动设计来培养零废弃生活方式,真正将态度落实到行动,最终形成一种习惯。


01

循序渐进,点滴开始 

无论是活动最开始,还是持续的过程中,“我好像做不到”是经常听到的话语。在整个活动中,这句话出现最多的是在“无纸挑战”那天。很多同学和家长表示,作为学生真的很难做到无纸。也有人会说,一些生活用纸比如卫生纸,就是没有办法取代的呀!

确实,环保的一大挑战就是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而这个转变的过程、和新方式磨合的过程是最艰难的。我们设定无纸挑战、无塑挑战的初衷当然是希望大家尽可能挑战无纸、无塑的生活,但并不需要一步到位,也不太可能完全到位。这个挑战更多还是为了让大家看到困难在哪里,找到了困难的原因,去克服它就会更容易一点。

同时大家在这类挑战中也会自然而然地思考:哪些物品是生活必需品,而哪些是可以想办法减少的,即“不必要的消费”。 


图片


02

用问题开启有价值的探究

无论是提问,还是回答别人的问题,都是有学问的。我们先来说说好的提问。当孩子们在打卡的时候说“我做不到”,作为成人我们可以用“怎么”的问题来帮助他反思和追问。打个比方:无纸挑战时,我们问“怎么才能减少纸张的使用”要比“为什么不能减少纸张的使用”更能得到有价值的答案。

我们也很鼓励透过问题来拓展儿童对问题的认识。还是以无纸挑战为例,当孩子遇到挑战时,我们可以问“当我们尝试无纸的时候,应该考虑哪些因素”,或者“对于无纸,你的标准是什么”等等。

要想引导儿童透过零废弃实践学习,最简单的一点,就是别给正确答案。因为正确答案都是一些知识性的事实,但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是对未知的探索,以及把知识和自己联系到一起的能力。正确答案是一种以知识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很容易成为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阻碍。真正的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孩子在持续的实践中进行持续的反思。


图片

21天,每天都有不同的挑战


03

改变自我,改善世界 

在打卡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大家发现的问题或感受。小伙伴们提到,“看到很多大爷乱扔烟头,很想告诉他们吸烟有害健康,烟头也对环境有害”,“星巴克大家都用一次性纸杯塑料杯”,“我在奶茶店想拿自带杯买奶茶,店员看我的眼神仿佛我是个怪人,最后还是拒绝我了”。——这些都是大家从自己身边发现的点滴“小事”。

提到环保,我们总想到很多大事——汽车尾气、工厂废水、环境污染等等,这些好像都与全人类有关,于是个人的力量与之对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也就激发了我们的无力感。但如果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呢?

我们在挑战过程中请大家统计自己和身边人产生的废弃物,请大家绘制食物生命地图。仔细思考这些过程就会发现,我们每个个体,吃穿用度每一样都和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即使只是“我”的行为发生一些变化,也会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从自己做起,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甚至比影响他人更重要。


04

改变从关爱开始 

很多时候,“保护环境”这一目标落实到自己身上,可能会牺牲一些当下的舒适和方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什么促使我们坚持无私行动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对此问题的共识是: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儿童对于自然的关爱是非常重要的。

在此,我们为你提供一些基于零废弃活动的简单易行的三步,来培养关爱的行动:

1.  让他体会到环境的美,比如一起去大自然寻找不同的颜色、声音、味道……

2.  把这个过程变得有趣——做一些小挑战、游戏、比赛,或者利用他们“长大成人”的渴望,让他们去“监督”自己的父母老师,或者和父母老师比赛,在更轻松有趣的过程中培养环保意识。

3.  和孩子一起回顾这个过程,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和孩子用照片、日记等方式收藏这段记忆。


05

核心概念:3R原则 

当我们提到环保,大家特别是小朋友很容易联想到垃圾分类、或者回收利用,但比较少会意识到其实垃圾分类回收的过程也有极大的资源损耗、即使我们有再好的回收利用方法废弃物最终还是难免回到垃圾桶。

因此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需要围绕核心概念“3R”原则展开。所谓 3R 原则,既是发展和实行循环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也是我们个人参与零废弃的行动准则,即源头减量 (Reduce)、重复使用 (Reuse) 原则和回收利用 (Recycle)。三者有明确的先后顺序:从源头减少废弃物产生为最优;重复使用为次;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是三条原则中的最末端的手段。

当然,源头减量、减少使用是最具挑战的,也更需要我们所有关心环境的人携手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


零废弃学校建设

2018年起,万科公益基金会资助自然之友,联合上海未爱教育,开始推广零废弃学校建设,并于2020年推出《零废弃学校建设指南》(试用版)。详情请点击:校园零废弃行动,我们可以做什么?“零废弃校园建设指南”解读来了。

欢迎学校、教师、同学、家长以及对零废弃学校感兴趣的所有伙伴积极参与联动活动,共同推进零废弃学校建设!


—END—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