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漂流,用共享的方式点绿校园

2019-02-27

文/唐元元 自然之友志愿者

图片

编者按:唐元元,自然名腐草,是 一名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 的大二学生,宝洁中国先锋计划 HMW 青年创变“绿色漂流”团队队长。这个组建于 2018 年 4 月的 高校环保团队,自成立以来,一直 致力于解决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 问题,希望通过在校园引入更合适 的环保布袋,用类似于共享的方式 进行多次循环使用,从而减少因塑 料袋带来的白色污染。

几年前,我偶然间看到过一段虐待动物的视频,过程中我泣不成声,无比希望自己当时在现场,可以阻止那些人,但现实却是只能看着视频干着急。从小有小动物陪伴长大的我或许就是这样慢慢地把自己与环保联系在了一起,由于那时候能做的事情不多,便热切期待自己以后有机会可以专心参与环保活动,因此,高考填志愿时,我报考的三所学校都只填了“环境工程”专业。进入大学后,我非常热衷于参与环保活动,不管活动大小,无论过程累否,我都很开心。

也是因为参加这些活动,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包括绿色营北京的落叶学长,了解到他自己参与组织过环保活动,有丰富的相关经验,所以我在准备绿色漂流的时候就向他请教过一些问题。同时他也是自然之友的实习生,通过他我开始更深地接触到自然之友。绿色漂流的提出是基于塑料袋和白色污染问题解决方法的讨论,是我们专选课的结课作业选题,结课后我总觉得我们可以做出一些改变,在这一信念的激励下,我想到了以流动循环使用的购物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前者每多循环一次就能减少一个塑料购物袋。最初我们把这样的循环背景设定为社会,但小伙伴都觉得这样大的愿景以我们当时的能力是达不到的,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在学校推行这一举措的可能性稍大一些,于是把范围定在我们学校。

图片

尽管我们确定了目标和方案,但要想真正落实还要面对很多难题。首先,对我们而言,资金就是很大的问题。没有资金就没有办法订购袋子,计划的实施更无从谈起。为了让计划能够如期推进,参与组织的队员们决定用自己的钱先垫付所有的花销。除此之外,寻找合适的循环袋,跟校方沟通回收箱的放置权,团队的具体分工安排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而后更是面临了循环袋到货屡屡延期的问题,这也致使后续计划一再调整。项目开始后,我们又面临了一个之前未经审慎思考的难题:我们花费了很多心血的袋子,却只有很少的人选择使用它们。我们不得不抓紧商讨应对策略:不能放置回收箱,我们便在取得同学们的同意后,建立起一个个ecohome;在参与的同学很少的情况下,我们在校园里主动与同学们沟通,收集他们的意见反馈,不断改进流程,寻找更利于同学们使用的方式。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团队通过磨合,也越来越清楚每个人的分工定位。整个项目都在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推进。

一年之后,当我回顾起绿色漂流的设想与实践过程时,我意识到我们的确经历了很多困难,也付出了很多汗水,但困境之中我们从未想过退缩,相反,正是因为遇到了这些磨砺,我们更加注重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来自青年行动计划的支持,温瑞姐和落叶一直在关注着我们,在我们面临困难时,他们会很耐心地帮我们分析问题,并引导我们思考解决方案。通过他们,我们了解到HMW青年创变计划并参加了第一期。我们的项目成功入选后,我们不仅得到了资金方面的支持,也真正学会如何认识一个社会问题。因为参加HMW计划我们还去了密云燕山学堂,通过三天两夜的时间,不仅团队成员之间更加默契,我们还认识了参与计划的其他学校的同学,了解了他们在做的事情,在大家互相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在密云我第一次看到了萤火虫,又一个愿望实现!)。目前绿色漂流已经扩大了对漂流袋的定义。通过回收闲置购物袋,不仅降低了绿色漂流项目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增加了闲置塑料袋的使用次数。

图片

一年来,绿色漂流不断优化,参与整个过程的我们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对我自己来说,这次经历不仅在生活习惯上加深了我对“减少即富余”的认识,更让我实现了从头开始参与组织环保活动的愿望。了解,关注,保护,尽管能力有限,但心之所往,定会遇见一个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