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仅守护了中华虎凤蝶,也为城市点亮了绿色之光

2018-09-08

文/子休 自然之友工作人员

 

这是一群绿色公民守护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虎凤蝶的故事,也是一页关于普通人与他们日夜生活的城市的环保篇章。

 

交尾后中华虎凤蝶 刘光华摄

 

中华虎凤蝶蝶卵 刘光华摄


麝凤蝶 2010年4月摄于南京

守护中华虎凤蝶

作为中国独有的一种野生蝶,中华虎凤蝶因其独特性和珍贵性,被昆虫专家誉为“国宝”,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其中,南京是中华虎凤蝶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对南京而言,中华虎凤蝶就像一张美丽的名片,在自然中翩翩起舞,向大家展示属于南京的色彩与生机。

然而,如此美丽动人的中华虎凤蝶的命运却并非一帆风顺。在热火朝天的标本贸易中,它们被起了歹心的蝶商盯上,一些人开始张罗着上山张网捕蝶,逐利其中。不仅如此,由于食物杜衡被破坏,中华虎凤蝶的生存情况可谓难上加难。曾经在南京多地自由飞舞的中华虎凤蝶开始慢慢没了踪迹。据媒体报道,1992年,中山植物园附近的虎凤蝶第一次从中山陵消失,紧接着1995年,在樱驼村也难见踪迹。面对这美丽的生灵落难,不少民间蝴蝶研究者、志愿者团体开始发起保护虎凤蝶的行动,成立于2005年的自然之友南京小组便是其中之一。

也是在2005年,南京小组开始展开中华虎凤蝶的保护行动。他们的计划始于在郊区建立一个小型繁育基地,以恢复中华虎凤蝶的居群。保护行动开展之初,小组成员们并不确定自己的守护可以带来怎样的改变。他们只是很坚定地知道,对中华虎凤蝶的保护十分迫切,这个在紫金山生活已久的物种不能毁灭在当代。但同时,他们也深深明白,对于一个濒危物种的保护,仅仅依靠一个民间志愿者团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关于中华虎凤蝶的知识,发挥更多志愿者、更多市民的智慧与力量。

2008年,一副以蝴蝶为主题的扑克问世,54张扑克牌中藏着54张蝴蝶的照片,这些照片全部由当时南京小组的核心成员张松奎与另外两名蝶友戴云飞、章志刚拍摄。翻开这副蝴蝶扑克,大小王牌面上的中华虎凤蝶格外引人注目。2008年3月,张松奎在紫金山见到这只虎凤蝶时,它正倚在一朵粉色的樱花上歇息。张松奎没有打扰它,只是静静地用相机为它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

其实,这54张扑克牌中呈现的30多种蝴蝶可能还不到南京本地蝴蝶种类的三分之一。这些蝴蝶中,除了中华虎凤蝶外,丝带凤蝶和金斑剑凤蝶等品种的数量也不容乐观,也需要大家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和保护它们。

十年的时间里,南京小组为中华虎凤蝶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曾经尝试在郊区农场的一小片土地上移植少量杜衡,希望这一小片杜衡,可以留住中华虎凤蝶的身影。当了解到修建紫金山内环路会给中华虎凤蝶栖息地带来威胁时,他们和南京紫金山生态环保志愿大队、南京绿石环境网络一起发起倡议。在看到南京南郊牛首山一个中华虎凤蝶保护区内栏杆毁坏,却无人负责看管维修,他们也在微博上呼吁。

但是,这个过程中,南京小组的成员们也遇到过一些困难,资金的缺乏和没有外部经验借鉴,给很多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他们也很难制定完备系统的科学观测方案逐期对中华虎凤蝶的生存情况进行对比。而随着一些民间蝴蝶研究者的年龄增长,对中华虎凤蝶的观察研究的延续性也受到考验。尽管如此,南京小组的成员们并未放弃,他们依旧自发组织活动,呼吁更多人加入,希望大家能意识到物种保护的重要性。

我为家乡点绿

事实上,对于南京小组而言,中华虎凤蝶的守护行动只是他们日常绿色生活践行的一部分。早在南京小组成立之前,南京小组的王医生等人就已经在为家乡的环境保护东奔西走。2002年之际,他们和环保志愿者们一起反对南京东郊宾馆的扩建,时任自然之友会长的梁从诫先生前往南京实地查看后,奔走呼吁,为南京保住了70亩山林。

正式注册成立之后,南京小组为家乡的环保行动投入了更多时间和精力。2010年1月,南京小组和莫愁湖环保协会、江苏野鸟会、中国社会与民生网江苏频道等单位联合发起2010年湿地保护日纪念活动,就我国最大的海岸湿地保护区——盐城丹顶鹤保护区在近年来遭到破坏问题展开讨论,呼吁禁止在保护区内建鱼塘。同年9月,和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华环保网以及维权律师在南京市六合区玉带镇团洲村进行污染危害的法律援助调研。

2012年6月,在积累了七年的经验和近两年的酝酿后,自然之友南京会员小组在南京市雨花台区民政局成功注册了“南京百蝶缘生态发展中心”,注册类别为“民办非企业”,完成了从志愿小组到专业化的注册机构的蜕变。

从单纯的物种保护到自然教育,南京小组希望把绿色理念传递给更多人,为家乡的环保行动凝聚更多力量。自此,南京小组的环保队伍越发壮大,环保行动愈加丰富,也让公众有了更多参与的机会。

“真心实意,身体力行”,十几年的时间里,南京小组一直践行着这一价值观,用行动影响周边的人,改善周边的环境。他们通过物种保护、“昆虫教育馆”项目、护树活动、绿色读书会以及开展玉带凤蝶养成记自然课程、自主创作手绘玉带凤蝶饲养手册、研发自然手工系列课程和组织“城市垃圾分类”专题活动等一系列的行动为家乡点亮绿色之光。

南京小组的核心成员王医生一路参与了保护家乡环境的行动,也见证了南京小组的蜕变,他表示自己看到了本地的虎凤蝶由于人为因素造成栖息地生态环境改变而陷入生存危机,而通过虎凤蝶保护行动让他经历了从单纯地关注本地的森林山体,到把视野扩展到关注本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过程。

类似的变化,也发生在南京小组的很多其他成员身上,他们通过参与行动,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他们也通过行动影响更多的人,不断积聚力量,提高影响力。十四年来,他们风雨无阻,带着自己的绿色梦想,将环保的种子播撒到南京的社区、学校、山林间,用温和友善的方式与自然相处,为城市点绿。他们坚信,这条绿色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